活动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突破性进展,其在汽车底盘领域的深度渗透正重塑车辆动力学控制、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的技术范式。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智能底盘新认识”为主题,汇聚汽车工程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能底盘在理论创新、技术融合与工程落地中的关键挑战与发展机遇。论坛将围绕底盘动力学控制、自主决策优化、AI算法部署等核心议题,深入分析智能底盘在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架构下的前沿进展,并探讨深度强化学习等先进方法在底盘控制中的实际应用与瓶颈问题。本论坛旨在促进跨学科交流,推动智能底盘技术的理论突破与产业转化,为未来智能驾驶与汽车电子架构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研讨议题
汽车底盘发展的技术探索与未来思考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底盘领域的实际应用与创新案例
智能底盘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挑战与发展机遇
论坛发起人

王铖
研究方向: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真全国重点实验室(ACIB)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郭孔辉院士;首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汽车智能底盘前沿技术,核心研究方向包括:汽车系统动力学、智能悬架系统设计与控制、强化学习及具身智能等。重点突破主动悬架系统的感知控制一体化融合架构设计。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AdvEI, ASOC,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等国际知名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目前正带队与浙江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致力于融合具身智能理论与工程实践,联合攻关垂向动力学潜力深度挖掘,开发具备全链路闭环能力的新一代“感知-决策-控制-执行”一体化AI悬架系统。
参会嘉宾
郭孔辉
吉林大学/浙江孔辉汽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名誉院长。我国汽车行业著名专家,在轮胎力学、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崔笑仙
吉林大学/浙江孔辉汽车 在读博士
郭孔辉院士助理。主要从事车辆动力学仿真与控制、底盘动力学性能分析及电控底盘零部件开发等研究。任浙江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控研发院前瞻技术部负责人,深度参与主动悬架、后轮转向、空气弹簧、主动横向稳定杆、K&C试验台等关键项目开发实施。
姚 全
吉林大学 在读博士
吉林大学郭孔辉院士团队核心骨干。吉林大学吉速方程式车队悬架组/底盘动力学组组长,负责悬架系统设计及整车动态性能调校。任VI-grade GmbH实习应用工程师,专注于极限工况下的人车路动力学系统建模与非线性最优控制理论在车辆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周昕然
吉林大学 在读博士
吉林大学郭孔辉院士团队核心骨干,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底盘代际革新:突破高精度多体动力学实时仿真、环境-车辆状态的多维信息物理融合感知及具身智能控制架构闭环优化三大技术壁垒,致力于更加舒适且智能的车辆底盘控制范式研发。
马国政
南洋理工大学 在读博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CCDS) 博士研究生。其研究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前沿探索及其在具身智能决策与大型语言推理模型中的协同优化。以主要作者身份在ICML、NeurIPS、ICLR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
赵 通
清华大学 博士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危银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智能驾驶系统中的路面预瞄感知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一区论文5篇,研究成果累计获Google Scholar引用350余次。主导研发并开源维护了两个高质量大规模数据集:路面分类数据集(RSCD)与路面重建数据集(RSRD)。显著提升了智能驾驶系统对前方路面前瞻性的感知与交互能力,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准数据支撑。
孟德乐
同济大学 在读博士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高炳钊教授,研究聚焦于汽车控制与智能化的核心前沿领域。在高水平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及导师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7篇,其中4篇发表于中科院分区一区TOP期刊。2024年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资助。
赵世越
清华大学 在读博士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张俊智教授,研究领域为智能底盘的极限安全功能研究,致力于通过量化底盘安全边界,实施底盘与智驾动态协同规划与一体化控制。通过底盘与智驾动态融合感知,实施车辆环境、状态高精度联合观测,进而立足整车安全,分步实施危急工况下整车一段式端到端运动控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8篇,其中6篇发表于SCI Q1及中科院TOP期刊。